飲用水水質檢測!

2019-11-01 17:50 


    本文配圖選自網絡以及相關新聞截圖。


水是生命之源,是體內一切化學反應的媒介,是各種營養(yǎng)素和物質運輸的平臺。人們的健康生活離不開安全,干凈的飲用水。


近年來,全球都面臨著水源污染的嚴峻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水污染情況威脅著人們的生存與發(fā)展。各界高度重視檢測與凈化水質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飲用水水質檢測和凈化要求。


面對這些要求,怎樣把好飲用水水質檢測這一關,顯得尤為關鍵。



飲用水的水源有哪些?


形成天然飲用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水庫、湖泊、江河等,不同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天然飲用水水體,其中所含有的各種雜質含量和種類也具有很大不同,所以水質檢測標準也方式也有很大差別。


1.地下水:顧名思義是從地層中滲透出來凝聚到一起形成的水資源,多出現在巖層或者土層之中,其主要來源水為大氣降水,因此具有硬度高、含鹽量高、含細菌量少、含有機物少、渾濁度較低、雜質懸浮少的特點,另外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優(yōu)勢,就是地下水很少有機會受到污染。


2.江河水:主要來源水也是大氣降水,不過也有很多地下水或者雪山融水的補給,這些補給水在融入江河時會徑流地面,因此江河水具有水質受外界影響大、受污染機會多、所含細菌量較高、較為渾濁、硬度低、含鹽量低的特點。


3.水庫與湖泊水:這部分水主要來源于江河水補給所形成,通常湖泊水中流入河水之后,會夾帶更多泥沙和懸浮物,隨著時間積累,這些泥沙以及懸浮物逐漸沉到水底,形成水體相對穩(wěn)定、水流緩慢的態(tài)勢。具有水質透明度高、渾濁度低的特點。


此外,由于湖泊水和水庫水長期具備良好日照條件,所以水體中能夠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以及各種水藻,出現水體顏色和味道上的變化,很多人在水庫旁邊會聞到臭味,就是這個原因加上一些動植物在水體中分解腐敗所致。會破壞水體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嚴重情況下會惡化水質質量。



水源中有哪些雜質?


1.水源中雜質的來源有哪些?


自然資源中水資源的分布最為廣泛,能夠通過滲透、降水等途徑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狀態(tài),使得各種水源無休止的形成和被利用。水具有較強的溶解能力,可以溶解混入其中的各種氣體、液體和泥沙等固體物質,也可以將進入水體中動植物殘骸經過溶解變成豐富多樣的有機化學物。


不過,近幾年工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致使越來越多工業(yè)廢水、農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竄入到水資源中,將天然水資源的物質平衡狀態(tài)打破了,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繼續(xù)采取有效舉措加以重視和解決。


2.水資源雜質顆粒的分類


水資源來源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雜質顆粒,主要有微生物、溶解性有機高分子化合物、膠體、懸浮物和溶解物這五種類型雜質。其中微生物包括水體中原生動物、藻類、病毒、細菌等活動生物。


溶解性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是指水體中腐植質的雜質,可以引起水體味道、嗅覺和顏色上的惡化,去除此類雜質難度性較大。


膠體類雜質在水體中相對比較穩(wěn)定,顆粒直徑不會超過100nm,經過長久靜置可以逐漸沉到水體底部,是病毒和細菌的主要載體,也是凈化水質的一個關鍵對象。


懸浮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動植物的殘害以及水體中的泥沙物質,去除懸浮物是凈化飲用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溶解物主要包括水體中的氣體和鹽類,其中氣體有CO2、O2、SO2、N2、H2S等,鹽類有陰離子和陽離子之分。




飲用水的水質檢測


1.監(jiān)測點的選擇:一般選擇在上有河道中取一水點,進行水質情況的采樣工作,對于地下水的檢測需要通過設立污染源觀察井,污染源觀察井。


2.水源水質監(jiān)測:檢測頻率參考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一般地下水的初期檢測為每3個月一次,常規(guī)檢測為6-12個月一次,湖泊水庫的初期檢測為2個月一次,常規(guī)檢測為3-6個月一次,河流水的初期檢測為每2星期一次,常規(guī)檢測為1-3個月一次。


依據檢測指標反映出水體中各項指標情況,明確污染程度和具體污染物。


3.出廠水水質檢測:明確檢測頻率、控制指標、主要指標和全面指標。


4.供水單位水質檢測:對村鎮(zhèn)集中式和城市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規(guī)范的水質采樣點選擇和檢測,按照308、SL等相關質檢標準來檢查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的合格率和頻率等工作。



飲用水有哪些常用的凈化方法?


1.沉淀、澄清和過濾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將水體中的懸浮物質篩選出來,避免其沉淀到水底影響水質。


所以在去除水體中雜質顆粒時會多使用沉淀、澄清和過濾的技術手段。


沉淀過程需要分離出水體中的大顆粒物質,澄清過程需要原理雖然與沉淀不相同,卻也是分離雜質的凈化過程,在經過沉淀和澄清的凈化處理之后,會去除大部分容易下沉的大顆粒雜質,保證水體在進入濾池前已經降低了渾濁度,接著通過過濾技術將水體中的細小顆粒雜質清除出去,達到飲用水的質量要求標準。


2.混凝


將混凝劑添加到未處理的原水中,這樣可以將水體內膠體顆粒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打破掉,形成良好的水利條件,通過水體中其他微粒與膠體顆粒之間的相互聚集與碰撞,達到分離水體中絮體等物質的目的。這一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混凝凈化方法。


水體的混凝凈化對象主要有膠體雜質和水中懸浮物,最為常用的水體混凝劑目前以鋁鹽或者鐵鹽兩種,包括硫酸亞鐵、二氧化鐵、聚合氧化鋁、硫酸鋁等等,混凝過程包括兩大階段,即凝聚階段+絮凝階段。


混凝法的操作需要一加藥、二混合、三反應的步驟來實現。


3.消毒


給水體消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將那些水體中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病菌和病原菌消除到飲用水指標范圍內。


水體經過消毒處理將大量有害人體的細菌消除,而不是滅殺所有的水體細菌。按照國家最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來看,水體中不超過3個大腸菌群且不超過100個細菌總數即可達到飲用水標準。


消毒水體的方法多種多樣,且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fā)展,可以見得未來還會有更多高新的水體消毒技術與手段出現。現階段主要有化學和物理兩大類水體消毒方法。


其中化學方面可以將氯氨、二氧化氯、漂粉、氯氣加入到水中,也可以采取重金屬離子或者臭氧消毒的方式,水體的化學消毒方法具有操作設備簡單、投入價格低廉的優(yōu)勢作用,可以獲得良好的殺菌效果。


物理消毒方法主要包括超聲波消毒、紫外線消毒、加熱煮沸消毒等,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水體殺菌效果。



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飲用水的衛(wèi)生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跟隨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以及水資源實際狀況而不斷調整完善,現行的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更加完善、細化了飲用水的各方面指標。


其中的感官性狀指標包括水體的渾濁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瘜W指標包括水體總硬度、PH值、錳、鐵、銅、氯化物、鋅、氰化物、硝酸鹽、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氯仿。


                                                                        來源:水智師


清時捷公眾號

微信號 : sinsche-com

聯系熱線:400-660-7869


免責聲明

微信圖片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作商業(yè)用途,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出處所有。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的,請及時聯系我們(0755-21033425),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深圳市清時捷科技有限公司
水質分析儀器設備
     

讓檢驗蘊含思想
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


——————————————————————————————————
400-660-7869
——————————————————————————————————
sinsche@sinsche.com
深圳市龍華區(qū)龍華街道清泉路硅谷大院T3棟4-5樓
ABUIABACGAAghIPl0wUo57K67AYwggI4ggI

關注清時捷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產品資訊

ABUIABACGAAghIPl0wUo57K67AYwggI4ggI

儀器信息網

了解更多產品資訊